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 首页 > 新闻 > 柔宇科技3亿美元F轮融资顺利完成,估值达60亿美元

柔宇科技3亿美元F轮融资顺利完成,估值达60亿美元

关键词:柔性屏技术曲面OLED屏

时间:2020-05-11 10:23:47      来源:互联网

柔宇2012年在硅谷、深圳及香港同步创立,2017年9月,柔宇与中信银行(3.8, 0.02, 0.53%)、农行、工行、中行、平安银行签约,加上已完成的部分D轮股权融资,新增D轮融资合计8亿美元。

柔宇科技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3亿美元融资,目前估值60亿美元。柔宇科技2019年底还传出筹备上市的声音。

柔宇2012年在硅谷、深圳及香港同步创立,2017年9月,柔宇与中信银行(3.8, 0.02, 0.53%)、农行、工行、中行、平安银行签约,加上已完成的部分D轮股权融资,新增D轮融资合计8亿美元。

2018年3月,李嘉诚旗下公司尚乘集团还战略投资柔宇科技。到E轮时,柔宇科技的估值约50亿美元。此次F轮融资估值60亿美元,较上一轮的估值提升了10亿美元。

真格基金合伙人徐小平曾提及柔宇,称“有一个项目,给我带来巨大痛苦。”这个项目就是柔宇,当时徐小平顶着“天使投资人”的光环,觉得A轮项目这么贵,丢不起这个人,从而错失了这个项目。

“最重要原因是我违反了我的投资哲学,你想他们3个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放弃了最好的工作。”徐小平曾说,这种人,3亿美金也应该投啊。“投人哲学没有辜负我们,但是我们自己经常会被‘蒙住双眼’。”

全柔性屏技术是支持高估值核心原因

支持柔宇科技高估值的是其全柔性屏技术。柔宇科技新型超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其厚度仅有0.01毫米,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

2018年6月,柔宇投资110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在深圳投产。

2018年10月,柔宇发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

最近,柔宇发布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并首次对外大尺度曝光其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该技术相较于传统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生产流程简化,设备投资成本降低,良率显著提高,产品弯折可靠性大幅提升。

目前OLED行业普遍采用的技术是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它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LCD液晶显示屏和固定曲面OLED屏产业,但实现可折叠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依然阻力重重。

整个行业来讲,全柔性技术还处于冲刺阶段,不管是ULT-NSSP还是LTP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长远来看,ULT-NSSP技术的竞争力和性价比更强,商业价值开发潜力不容忽视。

全柔性屏大规模应用只是时间问题

当前,全柔性屏在消费市场的呼声非常高,但想达到LCD的普及程度依然需要多种终端应用支撑,比如手机、电视、汽车等。

与传统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屏相比,可自由弯曲折叠的全柔性显示屏技术难度极大,而且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温特性。因此无法照搬传统LCD或者AMOLED产业的技术,需要重新规划和定义整套材料体系、工艺流程、器件结构、电路设计和产品设计方案。

目前掌握全柔性屏技术企业全球只有两家,即柔宇和三星。因此可以看到该行业的技术门槛极高,这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行业认知:如同很多新兴颠覆性技术产业一样,在高技术、高门槛的背景下,全柔性屏行业应用普及需要大众熟悉的认知过程,就如同电动汽车。

众多全球大品牌争抢全柔性屏风口

柔宇科技采用To B 和To C双战略,生产的全柔性屏既用于自有品牌消费电子产品,也会对企业合作伙伴供货。柔宇希望能成为最可靠的柔性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企业合作伙伴的产品设计和发展,其自身的消费级产品会推陈更新,再将消费电子解决方案反向输出给柔宇的B端的合作伙伴。

image.png

目前柔宇已与全球500余家企业客户共同合作,包括国际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空中客车Airbus、中国移动(59.8, 0.70, 1.18%)、李宁(26.9, 0.70, 2.67%)、广汽、丰田、Cleer、PSA、罗格朗Legrand等,陆续推出了众多产品应用,展示了全柔性显示技术带来的更多价值。

柔宇与中兴签订合作协议,也许是处于迷茫期的手机行业的强心针

image.png

2020年3月25日的柔宇技术大会上,柔宇与中兴达成了战略合作。柔宇称,会把双方最优的技术解决方案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5G时代柔性折叠屏手机这一智能手机新品类,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柔性折叠屏手机的进一步普及。

同时,柔宇科技也在加码量产能力,满足更多企业合作伙伴需求。柔宇首条全柔性大规模量产线分两期建设,一期在2018年已进入量产阶段,且在2020年3月发布第三代蝉翼全柔性屏并进入量产阶段,二期产线主体建筑建设完成,会逐步投入量产。

据市场人士推算,如果按照目前量产的约8寸的全柔性屏来计算, 一期产线产能约280万片/年,一期+二期产能约880万片/年。

总结:

从投资的角度看,全柔性屏技术有很大的市场前景,而柔宇核心的技术优势和多场景适用性的市场想象空间,是吸引投资人的主要原因。

柔宇的估值也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产能及量产的逐步落地而水涨船高。当然,全柔性屏技术依然有很大的完善空间,真正走向社会应用也需要磨合,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英飞凌XMC4000支持EtherCAT®通讯的伺服/IO控制方案介绍
  • 时 间:2024.04.25
  • 公 司:英飞凌&骏龙科技

  • 主 题:安森美数字助听芯片的创新
  • 时 间:2024.05.09
  • 公 司:安森美

  • 主 题:IO-Link 技术介绍及相关设计解决方案
  • 时 间:2024.05.22
  • 公 司:ADI &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