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 首页 > 新闻 > 禾赛科技加速布局脚步,激光雷达市场或将迎来转折

禾赛科技加速布局脚步,激光雷达市场或将迎来转折

关键词:禾赛科技

时间:2021-04-02 17:01:10      来源:互联网

近日,禾赛科技与 Kodiak Robotics 宣布达成合作,将其激光雷达集成到 Kodiak 自动驾驶货车后视镜,据悉,该后视镜 - 传感器集成方案正在申请专利。

近日,禾赛科技与 Kodiak Robotics 宣布达成合作,将其激光雷达集成到 Kodiak 自动驾驶货车后视镜,据悉,该后视镜 - 传感器集成方案正在申请专利。又据市场消息称,禾赛正与百度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Apollo)达成合作,将共同研发新一代激光雷达产品,搭载于百度第五代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中。

2020 年至今,激光雷达产业链频频传出合作、融资、上市、应用普及的消息,似乎印证着随着自动驾驶的爆发,激光雷达市场或将迎来发展转折点,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在美国,Velodyne 选择借壳上市,成为首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Luminar 紧随其后,另有 Ouster、Innoviz、Aeva 等正在筹备中。

五家公司中,抱上英特尔旗下 Mobileye 大腿的 Luminar 市值已超百亿美元,体量最小的 Innoviz 估值也超过 14 亿美元。

国内方面,巨头华为、热门玩家大疆等也纷纷进军激光雷达市场,以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北科天绘、镭神智能、北醒光子等为代表的初创公司也在快速成长,各自握有独特的技术特色,关于技术路线及细分应用的市场讨论也层出不穷。

在海外头部企业纷纷借助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激光雷达新的市场发展趋势如何?

资本青睐头部企业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激光对三维空间物体进行感知的设备,可以测量物体与自身的距离,还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的高精度重建,获取周围物体的精确距离和轮廓。

可以说,激光雷达就是机器的 “眼睛”,在无人驾驶、辅助驾驶和机器人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据 CB Insights 统计,刚刚过去的 2020 年,激光雷达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有 12 笔(总额超 3.43 亿美元)。如果再算上上市、合并、借贷等事件,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加到 27 笔(总额超 7 亿美元)。

图 | 过去五年激光雷达领域的投融资交易总额及数量

虽然这两个数字较 2019 年有所下滑,但并未影响头部企业获得高额融资的趋势。与此同时,在所有融资轮次中,C 轮融资占比达到了 29%,与 B 轮相加的占比达到 43%,两个数字均为五年来最高值。

这反映出在疫情导致的动荡时期,资本似乎更青睐已成规模的企业。

如果把时间线放的更长一些,就能看到激光雷达领域的先头部队主要由美国、中国和以色列公司组成。

图 | 2016 初至 2021 年初,按公司所在地划分的激光雷达投融资交易

CB Insights 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得出,自 2016 年以来,美国激光雷达公司完成了超过 90 笔投融资交易,总融资规模超过 20 亿美元,几乎占据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和以色列,分别有 21 和 14 笔交易。

在所有激光雷达初创企业中,历史融资总额最高的 10 家公司有 7 家来自美国,1 家来自以色列,1 家来自加拿大,唯一入围的中国企业是禾赛科技,融资额位列全球第四。

图 | 历史融资总额最高的 10 家激光雷达企业

这十家公司中,Velodyne 和 Luminar 已完成借壳上市,融资最多的 Innoviz 也正筹备相同的计划。反观中国公司,他们更多选择的是资本市场的稳中求进,以发展技术、优化性能为最高优先级。

激光雷达市场前景广阔

前文提到,激光雷达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按照目前技术的成熟度来看,无人驾驶场景是最值得深入挖掘潜力的市场。

无人驾驶相关技术近年来发展火热。根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 估算,2026 年全球无人驾驶技术市场规模将超过 5500 亿美元,较 2019 年可实现 39.47%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想要实现完全无人控制的高级别无人驾驶(L4/L5),对捕捉车辆周围动态环境的设备提出了极高的精度和速度要求。

而在技术落地过程中,所谓的 “技术路线”,也就是 “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动驾驶”,一直是企业、研究者、工程师争论的焦点。

目前主流的两大流派是纯计算机视觉和激光雷达。前者以摄像头和纯视觉算法为核心,辅以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后者自然是以激光雷达为主,同时也会搭配毫米波和超声波雷达作为辅助。

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是纯计算机视觉流派的坚定支持者,其 CEO 马斯克曾公开表示,依靠激光雷达实现自动驾驶是 “注定要玩完的”。

然而绝大多数无人驾驶科技公司都 “一边倒” 认为激光雷达是必须的传感器,是大势所趋。美国的 Waymo、GM Cruise,中国的百度、文远知行,走的都是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路线。

图 | 2013-2018 年,传统汽车厂商和供应商在激光雷达领域的布局

事实上,有网友拍到特斯拉也在秘密测试激光雷达,这说明马斯克并非完全不支持激光雷达,只是其高居不下的成本很难让车企和消费者买单。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身其中,激光雷达的成本正在迅速降低。

2020 年 9 月,禾赛科技发布了搭载自研芯片的激光雷达 PandarXT,主要面向中低线束市场对于高性能产品的需求。此前,禾赛一直把兴趣集中在远距离高线数激光雷达领域,在攻下全球自动驾驶主雷达的市场之后,新产品肩负着进一步提升其市占率的重任。

禾赛科技 CTO 在 PandarXT 发布的相关报道中表示,“中低线数激光雷达需要恰到好处的性能 + 低成本 + 高可靠性,传统架构的激光雷达不可能同时满足……(想要)同时满足性能、可靠性和成本,只有一条路:自研芯片,指数级提升产品集成度。”

由此可见,除了智能制造之外,芯片研发是未来包括禾赛在内的激光雷达行业主要玩家布局的重头戏,芯片化有力于帮助激光雷达踏上 “摩尔定律” 之路。

与此同时,由蔚来、小鹏和理想组成的中国 “新造车三强” 也在积极推动激光雷达的普及。蔚来在 2021 年初公布的 ET7 量产车型就将搭载激光雷达,其余两家也已提上日程,最快在 1-2 年内就能面世,均有望实现 L3 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

相比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量产车企对性能和价格更加敏感,激光雷达能在量产车上普及,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在这一大前提下,激光雷达的潜在客户规模与增长前景不容小觑。

咨询公司 Frost & Sullivan 曾在 2020 年底发布《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独立市场研究报告》,分析预计,全球激光雷达市场在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至 2025 年预计将达到 135.4 亿美元,较 2019 年实现 6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 43.1 亿美元。

去年 9 月上市的美国公司 Velodyne 也给出了类似的预测。它预计 2022 年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 119 亿美元,其中约 73 亿美元来自汽车领域的应用,占比约 60%;汽车领域激光雷达市场的规模在 2026 年将增长至约 168 亿美元。

目前,上市不到半年的 Velodyne 市值已经超过 42 亿美元,相比上市前估值已经翻番。

后起之秀的突围

相对于美国企业,成立于 2014 年的禾赛科技略显年轻,但其技术积累、市场份额和估值并不逊于 Velodyne 和 Luminar 这样的头部公司。

据悉,该公司自 2016 年开始研发激光雷达,并且在 2017 年成立了自研激光雷达芯片部门,研发资金投入占营收的 48.32%。

过去几年里,禾赛陆续推出了多款基于飞行时间(ToF)测距原理的机械式和半固态式激光雷达产品,其中 40 线、64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受到了许多头部无人驾驶公司的广泛认可。

图 | 搭载禾赛 Pandar64 的文远知行无人驾驶测试车

这也得益于对技术成熟度的深入理解。在最初选择激光雷达发展路线时,禾赛没有直接选择技术路线不明朗的固态式,而是以比较成熟的机械旋转式作为切入点。

当时已有许多公司选择了这条路,而且整个行业都过早地乐观认为固态式会很快取代机械旋转式,因此禾赛的故事并不容易打动 VC,早期融资遇到了不少挫折。

不过从结果来看,禾赛选择先把机械旋转式做精通是明智的。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不仅不排斥旋转式,反倒因其足够成熟可靠,以及 360° 水平视场扫描和测距能力远的技术特点而对其青睐有加。

最主要的是,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固态也好,旋转也罢,都必须能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成功量产,才能获取客户,进而实现技术和硬件的迭代升级,产生滚雪球式的变化。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在美国加州 DMV 公布的 2019 年无人驾驶测试里程数排名前 15 位的企业中,超过一半选择了禾赛科技的产品作为测试车队的主激光雷达。

在中国,最头部的百度 Apollo、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在批量的无人驾驶测试车队上装备了禾赛的激光雷达。

同时据业内消息称,禾赛目前已获得多个量产定点订单。

图 | Velodyne 的 HDL-64E 激光雷达

2018 年以前,Velodyne 一直稳坐激光雷达领域 “一哥” 的位置。自动驾驶公司想要买到当时最先进的 64 线激光雷达 HDL-64E,不仅要支付 7 万美元以上的单价,还要经过长达数月的生产排期等待。

禾赛在 2017 年推出的 40 线激光雷达 Pandar40 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虽然线数不及顶级的 HDL-64E,但它对标的是 Velodyne 中端产品 VLP-32C,两者性能接近,而禾赛 Pandar40 的价格和产能均优于 Velodyne。次年迭代升级的 Pandar40P 更是在性能上超越了竞品。

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这样高性价比的产品非常具有吸引力,更何况技术指标和性能有明显优势,就连在 2016 年投资 Velodyne 的百度也在 2019 年换成了禾赛的 40 线激光雷达。

这足以说明禾赛的确是通过技术实力征服了客户,不过这才是刚刚开始,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激光雷达,竞争将愈发激烈:

2020 年 12 月,华为发布了 96 线车规级激光雷达,计划未来将成本降至 200 美元以下。

2021 年 1 月的 CES 上,Mobileye 宣布正在借助母公司英特尔在硅光子领域的优势,打造激光雷达 SoC,属于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雷达。

同样还是 CES,中国速腾聚创展示了车规级 MEMS 固态激光雷达 —— RS-LiDAR-M1 的量产版本。

作为回应,禾赛在 2021 年 CES 上展出了几个月前新发布的 128 线激光雷达 Pandar128 和机器人用激光雷达 PandarXT,其中 Pandar128 是针对车规级标准打造的。

除此之外,业内有消息称禾赛正在推进固态激光雷达、FMCW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接收端 SoC 等研发项目,以拓展产品类型和业务范畴。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禾赛能否守住过去 5 年打下的江山,可以交给时间来检验。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安森美数字助听芯片的创新
  • 时 间:2024.05.09
  • 公 司:安森美

  • 主 题:IO-Link 技术介绍及相关设计解决方案
  • 时 间:2024.05.22
  • 公 司:ADI &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