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技术网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加入收藏

 
 
  • 首页 > 新闻 > 应用材料收购国际电气彻底黄了,未来收购会越来越难吗

应用材料收购国际电气彻底黄了,未来收购会越来越难吗

关键词:应用材料

时间:2021-04-01 14:02:06      来源:互联网

应用材料宣布,已终止从投资公司KKR手中收购国际电气,并将向KKR支付1.54亿美元的现金终止费。分析指出,如果应用材料成功收购国际电气将巩固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地位,但交易若失败对应用材料本身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芯片缺货潮的当下。

应用材料宣布,已终止从投资公司KKR手中收购国际电气,并将向KKR支付1.54亿美元的现金终止费。

 

分析指出,如果应用材料成功收购国际电气将巩固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地位,但交易若失败对应用材料本身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芯片缺货潮的当下。

 

不过,将芯片缺货潮与疫情、逆全球化等因素结合,未来半导体收购案或许会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

 

2019年7月2日,应用材料正式官宣,以22亿美元现金从国际投资公司KKR手中收购国际电气,该交易完成后,国际电气将作为其半导体产品集团的一个业务子公司来经营,总部将继续设在东京。今年1月,应用材料宣布将收购价格增加至35亿美元,修订后的收购截止日期延后三个月至3月19日。

 

国际电气前身是日立集团的一部分,以制造用于薄膜沉积的设备而闻名,这也是应用材料收购的目的。而根据2019年宣布该交易时的数据,收购国际电气将是应用材料历史上第二大交易,将使公司收入基础提高约9%。

 

虽然应用材料与国际电气的市场规模差异显著,但有鉴于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发酵,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交易能够顺利进行。

 

应用材料总裁兼CEO Gary Dickerson在昨日的公告中表示:“虽然我们对交易无法完成感到失望,但应用材料的未来前景从未如此美好。”

 

从应用材料最新公布的年度第一季财报来看,由于半导体业务的需求持续攀升,总体经济和产业趋势推动多个市场和多种应用的半导体消费,第一季营收达5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此外,应用材料预期第二季营收达53.9亿美元,均高于市场预期。

 

而据SEMI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有望连续三年创下罕见的晶圆厂设备支出纪录新高,2020年将增长16%,2021年的预测增长率为15.5%,2022年为12%。在三年预测期内,全球晶圆厂每年将增加约100亿美元的设备支出,最终将于第三年攀至800亿美元。

 

综合来看,应用材料此次收购失败短期内不会对自身营运造成影响,在全球芯片缺货趋势蔓延之下,甚至营收有望持续攀升。但这桩收购案的不易之处在于应用材料其本身所处的地位并不一般,且中国市场对其重要性也不一般。

 

根据应用材料2020年的财报显示,中国大陆市场营收达54.56亿美元,占整体营收比重32%,是应用材料销售的第一大市场。而据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在SEMICON China2021上透露,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增长率达39%,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设备市场。

 

另一方面,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VLSI Research公布了2020年全球TOP15半导体设备厂商销售额排行榜,应用材料以163.65亿美元的营收继续蝉联第一的位置,且市场份额达17.7%,同样也位居第一。而应用材料业务布局广,在原子层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刻蚀、快速热处理、离子注入、测量与检测和清洗等方面都有相应设备产品。

 

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对应用材料营收的重要性是左右这桩收购案的因素之一,而应用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若如愿收购国际电气后,其本身广泛的产品组合将进一步拓展,市占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在半导体之于各行业的重要性愈发强烈的今天,对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将会显著。

 

去年12月19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中国新的投资监督制度非常类似于美国的CFIUS(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涵盖了能源、自然资源、农业、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外资控股权问题。

 

新的制度出台之际,也正逢英伟达收购Arm交易的攻坚期,将接受中英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市场监管机构的重重审查。

 

芯片缺货潮让各国意识到只有几美元的半导体可能对全球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半导体产业链高度细分且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已成为不少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未来,半导体行业的收购案将会受到各国监管机构更为严格的审查。

  • 分享到:

 

猜你喜欢

  • 主 题:安森美数字助听芯片的创新
  • 时 间:2024.05.09
  • 公 司:安森美

  • 主 题:IO-Link 技术介绍及相关设计解决方案
  • 时 间:2024.05.22
  • 公 司:ADI & Arrow